1、固定管板式换热器
 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比较简单、紧凑、造价便宜,但管外不能机械清洗。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管束连接在管板上,管板分别焊在外壳两端,并在其上连接有顶盖,顶盖和壳体装有流体进出口接管。通常在管外装置一系列垂直于管束的档板。同时管子和管板与外壳的连接都是刚性的,而管内管外是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。因此,当管壁与壳壁温差较大时,由于两者的热膨胀不同,产生了很大的温差应力,以至管子扭弯或使管子从管板上松脱,甚至毁坏换热器。为了克服温差应力必须有温差补偿装置,一般在管壁与壳壁温度相差 600C 以上时,为安全起见,换热器应有温差补偿装置。但补偿装置(膨胀节)只能用在壳壁与管壁温差低于 60~70℃和壳程流体压强不高的情况。一般壳程压强超过0.6MPa 时由于补偿圈过厚,难以伸缩,失去温差补偿的作用,就应考虑其他结构。
2、浮头式换热器

浮头式换热器的一块管板用法兰与外壳相连接,另一块管板不与外壳连接,以使管子受热或冷却时可以自由伸缩,但在这块管板上连接一个顶盖,称之为“浮头”,所以这种换热器叫做浮头式换热器。其优点是:管束可以拉出,以便清洗:管束的膨胀不变壳体约束,因而当两种换热器介质的温差大时,不会因管束与壳体的热膨胀量的不同而产生温差应力。其缺点为结构复杂,造价高。
3、U 型管式换热器  U 形管式换热器,每根管子都弯成 U 形,两端固定在同一块管板上,每根管子皆可自由伸缩,从而解决拱锌卜偿问题。管程至少为两程,管束可以抽出清洗,管子可以自由膨胀。其缺点是管子内壁清洗困难,管子更换困难,管板上排列的管子少。优点是结构简单,质量轻,适用于高温高压条件。列管式换热器的折流档板:为提高壳程流体流速,往往在壳体内安装一定数目与管束相互垂直的折流档板。折流档板不仅可防止流体短路、增加流体流速,还迫使流体按规定路径多次错流通过管束,使湍动程度大为增加。常用的折流档板有圆缺形和圆盘形两种,前者更为常用。
|